在液晶电视机的主板上面。根据输出电压的不同和被接受电压的配件不同,它的输出电压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继电器为二十四伏 ,而12v也是属于传感器 。五v也是属于传感器。
1、显示器整机无电
(1)电源故障: 这是一个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故障,一般的液晶显示器分机内电源和机外电源两种,机外的常见一些。不论那种电源 ,它的结构比crt显示器的电源简单多了,易损的一般是一些小元件,象保险管、整流桥 。电源板常用ic:6841203d06 ,这些常用的pmw芯片在我这样的专业液晶配件店里都能买到。(2)驱动板故障: 驱动板烧保险或者是稳压芯片出现故障,有部分机器是把开关电源内置,输出两组电源 ,其中一组是5V,供信号处理用,另外一组是12V提供高压板点背光用 ,如果开关电源部分电路出现了故障会有可能导致两组电源均没输出。
先查12V电压正常否,跟着查5V电压正常否,因为A/D驱动板的MCU芯片的工作电压是5V,所以查找开不了机的故障时,先用万用表测量5V电压 ,如果没有5V电压或者5V电压变得很低,那么一种可能是电源电路输入级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12V转换到5V的电源部分出了问题 ,这种故障很常见,检查5端稳压块(常见型号8050SD-LM2596-AIC15-01等) 。
另一种可能就是5V的负载加重了,把5V电压拉得很低,换一种说法就是说 ,后级的信号处理电路出了问题,有部分电路损坏,引起负载加重 ,把5V电压拉得很低,逐一排查后级出现问题的元件,替换掉出现故障的元件后 ,5V能恢复正常,故障一般就此解决,也经常遇到5V电压恢复正常后还不能正常开机的,这种情况也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是MCU的程序被冲掉可能会导致不开机,还有就是MCU本身损坏,比如说MCU的I/O口损坏 ,使MCU扫描不了按键,遇到这种由MCU引起的故障,找硬件的问题是没有用的 ,就算你换了MCU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MCU是需要编程和写码的,在没办法找到原厂的AD驱动板替换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用通用A/D驱动板代换如:151D或161B等2 、显示屏亮一下就不亮了,但是电源指示灯绿灯常亮 这种问题一般是高压异常造成的,是保护电路动作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液晶屏上是有显示的,看的方法是"斜视"。
3、显示屏黑屏,无背光 ,电源灯绿灯常亮 斜视液晶屏有显示图像,多属于高压板供电电路问题。重点检查12V供电(保险丝F)和3V或5V的开关电压是否正常 。若是因为MCU问题造成没有输出开关控制电压,可以直接提取3端稳压块的(AIC1084)3.3V代替。
修理高压板的思路(电源保险丝-开关控制管-电源管理IC-推挽发大管-电源开关管-DA转换电路(储能电感,整流管)-LC升压电路(升压变压器,升压电容)-耦合电容-灯管。
4、屏幕亮线,亮带或者是暗线 这种问题 ,一般是液晶屏的故障 。亮线故障一般是连接液晶屏本体的排线出了问题或者某行和列的驱动IC损坏。 暗线一般是屏的本体有漏电,或者TAB柔性板连线开路。以上两种问题基本上就是给机器判了死刑了,没有维修价值的 ,因为一块屏的价格太高了。
5 、偏色故障 一般可以进入工厂调整模式进行调整 。如没有此模式,维修思路:更换屏线和转接板-重写驱动程序-驱动板坏(不常见)-屏背板的控制IC坏(不常见)-拔掉屏线观察背光颜色(背光扁色为灯管老化)-换灯管。
6、字符虚或拖尾 检查VGA信号线,重点看RGB三色线的地线是否连接正常-更换屏线或转接板-重写驱动程序-换驱动板-LCD屏背板信号接口IC坏-LCD屏背板对比度电位器调整-LCD屏导光板错位-偏光片错位。
7、LCD屏幕内部有污点 擦拭或更换换保护膜-拆开屏体清洗外层偏光片和有机玻璃(用棉球,纯净水处理)-风筒吹干 。
8 、LCD屏亮点 一个或二个大的亮点,可以尝试轻轻用指尖压亮点,可消失,说明多为此象素的开关管和电极虚连。小的黑点和灰点有可能是内部导光板或偏光片有灰尘造成 ,可清洗处理。
9、LCD屏亮度低 检查高压板ADJ亮度调节电路-换灯管-换高压板-调整或更换导光板 。
10、错误提示"超出频率范围" 检查信号线-重写MCU驱动程序-更换EPROM-重写EPROM程序-换驱动板。
11 、通电后不按开关按键即白屏出现背光,按键后图像可正常显示 高压板接口的开关信号和ADJ信号反接造成,部分属于驱动板MCU的开关信号输出不正常,可以重写MCU程序修复——换MCU。
二、开关电源故障:
1.熔断丝熔断 对于熔断丝熔断故障,通常主要检查主电源整流滤波电路中的滤波电容器、整流桥各个二极管等部件 。当然,抗干扰电路有故障时 ,也会引起熔断丝熔断且发黑。必须注意的是由开关管击穿引起的熔断丝熔断通常还伴随着过流检测电阻器与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的同时损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也较容易与熔断丝一起烧坏,检修时也应注意对它们的检查 。
2.无电压输出,但熔断丝未熔断 出现无电压输出,但熔断丝未熔断故障 ,说明开关电源电路没有工作,或者工作以后又进入了保护状态。检修时,先测量电源控制集成电路启动引出脚是否有启动电压。
(1)若无启动电压或启动电压太低 ,则检查启动电阻器与该引脚外接的元器件是否有漏电现象存在。
(2)若有启动电压,再测量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在开机瞬间是否有高 、低跳变的电平信号 。 ·若无跳变,说明电源控制集成电路本身或其外围振荡电路元器件或保护电路有故障 ,可以先采用代换电源控铡集成电路,后检查外围元器件的方法查找故障。若有跳变,一般多为开关管本身不良或损坏 ,应重点对其进行检查。
3.输出端的电压过低 引起开关电源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过低故障的原因,除了稳压控制电路异常外,通常还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开关管性能下降 。这种情况会导致开关管不能正常导通 ,使电源的内电阻值变大,带负载的能力变差。
(2)输出端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器失效。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代换的方法来判断它们是否损坏 。
(3)开关电源的负载有短路故障。尤其是DC/DC转换器短路或性能不良。对此,可以采用断开开关电源电路全部负载的方法,来区别是开关电源电路不良还是负载电路的故障 。当断开负载电路后 ,输出端的电压恢复正常,则就说明是负载过重;若仍不能恢复正常,说明开关电源电路有故障。
4.输出端的电压过高 出现输出端的电压过高现象 ,故障大多出在开关电源的稳压取样和稳压控制电路。应对由取样电阻器、误差取样放大器、光电耦合器 、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等组成的反馈环路中的各个元器件进行检查 。通常取样电阻器变质、精密稳压放大器或光电耦合器损坏的发生率较高。 对于具有过压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出现的电压过高现象,可先断开过压保护电路,然后在开机瞬间迅速测量电源主输出端上的电压。
如测得的电压仍比正常值高(一般只要高于1V以上 ,均属电压过高故障),就应该按上述的电压过高故障进行检修。
不一样的 。同样尺寸大小的曲屏和直屏的液晶电视的技术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压值是不一样的。
因为曲屏是有波动电压的 ,而志平是没有波动电压的。
1、显示器整机无电
(1)电源故障: 这是一个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故障,一般的液晶显示器分机内电源和机外电源两种,机外的常见一些 。不论那种电源 ,它的结构比crt显示器的电源简单多了,易损的一般是一些小元件,象保险管 、整流桥。电源板常用ic:6841203d06,这些常用的pmw芯片在我这样的专业液晶配件店里都能买到。(2)驱动板故障: 驱动板烧保险或者是稳压芯片出现故障 ,有部分机器是把开关电源内置,输出两组电源,其中一组是5V ,供信号处理用,另外一组是12V提供高压板点背光用,如果开关电源部分电路出现了故障会有可能导致两组电源均没输出 。
先查12V电压正常否 ,跟着查5V电压正常否,因为A/D驱动板的MCU芯片的工作电压是5V,所以查找开不了机的故障时,先用万用表测量5V电压 ,如果没有5V电压或者5V电压变得很低,那么一种可能是电源电路输入级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12V转换到5V的电源部分出了问题 ,这种故障很常见,检查5端稳压块(常见型号8050SD-LM2596-AIC15-01等)。
另一种可能就是5V的负载加重了,把5V电压拉得很低,换一种说法就是说,后级的信号处理电路出了问题 ,有部分电路损坏,引起负载加重,把5V电压拉得很低 ,逐一排查后级出现问题的元件,替换掉出现故障的元件后,5V能恢复正常 ,故障一般就此解决,也经常遇到5V电压恢复正常后还不能正常开机的,这种情况也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是MCU的程序被冲掉可能会导致不开机,还有就是MCU本身损坏,比如说MCU的I/O口损坏 ,使MCU扫描不了按键,遇到这种由MCU引起的故障,找硬件的问题是没有用的,就算你换了MCU也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MCU是需要编程和写码的,在没办法找到原厂的AD驱动板替换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用通用A/D驱动板代换如:151D或161B等2、显示屏亮一下就不亮了 ,但是电源指示灯绿灯常亮 这种问题一般是高压异常造成的,是保护电路动作了,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液晶屏上是有显示的,看的方法是"斜视"。
3、显示屏黑屏,无背光 ,电源灯绿灯常亮 斜视液晶屏有显示图像,多属于高压板供电电路问题 。重点检查12V供电(保险丝F)和3V或5V的开关电压是否正常。若是因为MCU问题造成没有输出开关控制电压,可以直接提取3端稳压块的(AIC1084)3.3V代替。
修理高压板的思路(电源保险丝-开关控制管-电源管理IC-推挽发大管-电源开关管-DA转换电路(储能电感,整流管)-LC升压电路(升压变压器,升压电容)-耦合电容-灯管 。
4 、屏幕亮线,亮带或者是暗线 这种问题 ,一般是液晶屏的故障。亮线故障一般是连接液晶屏本体的排线出了问题或者某行和列的驱动IC损坏。 暗线一般是屏的本体有漏电,或者TAB柔性板连线开路。以上两种问题基本上就是给机器判了死刑了,没有维修价值的,因为一块屏的价格太高了 。
5、偏色故障 一般可以进入工厂调整模式进行调整。如没有此模式,维修思路:更换屏线和转接板-重写驱动程序-驱动板坏(不常见)-屏背板的控制IC坏(不常见)-拔掉屏线观察背光颜色(背光扁色为灯管老化)-换灯管。
6、字符虚或拖尾 检查VGA信号线 ,重点看RGB三色线的地线是否连接正常-更换屏线或转接板-重写驱动程序-换驱动板-LCD屏背板信号接口IC坏-LCD屏背板对比度电位器调整-LCD屏导光板错位-偏光片错位 。
7 、LCD屏幕内部有污点 擦拭或更换换保护膜-拆开屏体清洗外层偏光片和有机玻璃(用棉球,纯净水处理)-风筒吹干。
8、LCD屏亮点 一个或二个大的亮点,可以尝试轻轻用指尖压亮点,可消失,说明多为此象素的开关管和电极虚连。小的黑点和灰点有可能是内部导光板或偏光片有灰尘造成,可清洗处理 。
9、LCD屏亮度低 检查高压板ADJ亮度调节电路-换灯管-换高压板-调整或更换导光板。
10 、错误提示"超出频率范围" 检查信号线-重写MCU驱动程序-更换EPROM-重写EPROM程序-换驱动板。
11、通电后不按开关按键即白屏出现背光,按键后图像可正常显示 高压板接口的开关信号和ADJ信号反接造成,部分属于驱动板MCU的开关信号输出不正常,可以重写MCU程序修复——换MCU 。
二、开关电源故障:
1.熔断丝熔断 对于熔断丝熔断故障 ,通常主要检查主电源整流滤波电路中的滤波电容器、整流桥各个二极管等部件。当然,抗干扰电路有故障时,也会引起熔断丝熔断且发黑。必须注意的是由开关管击穿引起的熔断丝熔断通常还伴随着过流检测电阻器与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的同时损坏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也较容易与熔断丝一起烧坏 ,检修时也应注意对它们的检查。
2.无电压输出,但熔断丝未熔断 出现无电压输出,但熔断丝未熔断故障 ,说明开关电源电路没有工作,或者工作以后又进入了保护状态。检修时,先测量电源控制集成电路启动引出脚是否有启动电压。
(1)若无启动电压或启动电压太低 ,则检查启动电阻器与该引脚外接的元器件是否有漏电现象存在 。
(2)若有启动电压,再测量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在开机瞬间是否有高 、低跳变的电平信号。 ·若无跳变,说明电源控制集成电路本身或其外围振荡电路元器件或保护电路有故障,可以先采用代换电源控铡集成电路 ,后检查外围元器件的方法查找故障。若有跳变,一般多为开关管本身不良或损坏,应重点对其进行检查 。
3.输出端的电压过低 引起开关电源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过低故障的原因 ,除了稳压控制电路异常外,通常还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1)开关管性能下降。这种情况会导致开关管不能正常导通,使电源的内电阻值变大 ,带负载的能力变差。
(2)输出端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器失效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代换的方法来判断它们是否损坏。
(3)开关电源的负载有短路故障。尤其是DC/DC转换器短路或性能不良 。对此,可以采用断开开关电源电路全部负载的方法,来区别是开关电源电路不良还是负载电路的故障。当断开负载电路后 ,输出端的电压恢复正常,则就说明是负载过重;若仍不能恢复正常,说明开关电源电路有故障。
4.输出端的电压过高 出现输出端的电压过高现象 ,故障大多出在开关电源的稳压取样和稳压控制电路 。应对由取样电阻器、误差取样放大器 、光电耦合器、电源控制集成电路等组成的反馈环路中的各个元器件进行检查。通常取样电阻器变质、精密稳压放大器或光电耦合器损坏的发生率较高。 对于具有过压保护电路的开关电源出现的电压过高现象,可先断开过压保护电路,然后在开机瞬间迅速测量电源主输出端上的电压。
如测得的电压仍比正常值高(一般只要高于1V以上,均属电压过高故障) ,就应该按上述的电压过高故障进行检修 。
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集锦—— 液晶显示器的概念: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及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的有机化合物。液晶在受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会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而冷却则会出现结晶颗粒的混浊固体状态,因为其物理上具有液体与晶体的特点 ,故称之为“液晶”。液晶显示器实际上就是以液晶为显示模块制作的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体在工作时并不发光,而是控制外部光的通过量。当外部光线通过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扭曲状态不一样 ,光线的通过量就不一样,从而实现了亮暗变化,利用这种原理可重现图像。液晶分子扭曲的大小由加在液晶分子两边的电压差决定 ,因而可以实现电到光的转换 。即用电压的高低控制光的通过量,从而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将图像显示出来。
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集锦—— 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1. 从外观看 ,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显示器外壳 、显示器电源开关、功能按钮、支架及液晶显示屏(PANEL)等。
2. 从内部结构看,液晶显示器主要由驱动板(主控板) 、电源板、高压板(有的和电源板规划在一起)、功能面板 、VGA接口、DVI接 口、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分子、液晶驱动芯片 、彩色滤光片、偏光板、导光板等) 、背光灯管组成 。
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集锦—— 液晶显示器内部
1. 驱动板:
2. 电源板:
电源板的作用是将90~240V的交流电压转变为12V、5V、3.3V等直流电压,供给驱动板 、液晶面板等工作。
3. 高压板(又称升压板、高压条、INVERTER):
高压板主要是将主板或电源板输出的12V的直流电压转变为背光灯管启动和工作需要的1500-1800V的高频高压交流电。有的液晶显示器的电源板和高压板会做在一起,即所谓的电源背光二合一板 。
4. 液晶面板(PANEL):
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用模块 ,它是液晶显示器的核心部件。主要由玻璃板 、液晶材料、导光板、驱动电路 、背光灯管等组成。其中驱动电路用于产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所需的时序和电压;背光灯管用于产生白色光源。
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集锦—— 液晶显示器维修方式
液晶显示器问题通常是由于内部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可能产生很多种问题现象,所以问题检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先来了解几种问题的一般维修方式 。
1.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等方式检查显示器比较显著的问题。观察时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通常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环境(包括电源环境 、其他高功率电器、磁场状况、温/湿度环境 、环境的洁净度等)以及显示器内部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如保险管是否变黑 ,滤波电容有无异样,有无显著虚焊点 。通过观察,查找显著破坏的元件 ,可以大致判断问题的大小及范围,甚至立即找到问题点。
2.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法是指当显示器工作出现异常时,大多数的问题现象可以从显示屏等监视器上观察到(如花屏 、颜色问题等)。检修时根据观察到的问题现象 ,结合用户提供的问题发生原因和过程,经分析后初步判断出可能发生问题的部位 。由于显示器的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不一样部位发生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现象,即一种问题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就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检查和分析 ,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找出真正的问题部位,直至排除问题。直观检查法主要包括外部检查 、内部检查和通电检查三种 。
(1)外部检查:检查显示器的问题应先从外部开始 ,根据机器工作方式检查操作面板上的按键和开关是否正常,电源连线是否接好,视频信号线是否连接正常等。
(2)内部检查:在外部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 ,拆开显示器外壳,检查内部电路。观察元器件焊点、连接导线有无虚焊、脱焊 、引脚有无霉断、插件是否松脱,印刷电路板电路线条有无断裂 ,元器件有无烧焦、爆裂或漏液现象等 。
(3)通电检查:接通电源开关,观察电源指示灯是否点亮,机内有无打火、发热 、焦味及冒烟现象。
3.静态电阻测量法:
静态电阻测量法主要测量有无显著短路及短路元件 ,在加电检修之前必须排除短路元件,否则会使问题扩大,增加维修难度和成本。
4.测电流法:
测量电流是维修电路的基础方式之一,是测量晶体管及IC芯片的负载电流和工作电流的一种方式 ,用这种方式来检测集成电路,晶体管及其电源负载是否正常等。如果晶体管或IC芯片的工作状态正常,那么所测量的负载电流应该是正常的 ,如果测得的电流与正常值相比变化很大,那么该电路可能有问题,就可以对其进行重点检查了 。
5.测电压法:
维修显示器电路经常用到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测电压法 ,它主要是测量电路和元器件的工作电压以此来对问题部位和元器件进行判定。如测量电源电路中的+300V直流电压是否正常,启动电压是否正常,保护电路是否动作 ,输出电压是否正常等。
6.测电阻阻值法:
测电阻法也是维修显示器电路的基础方式之一,它主要分为两种测量:一种是测量显示器的电路和元器件的对地电阻值;另外一种是测量元器件本身的电阻值 。测量电路输出端的对地电阻值,可以判别电路的负载是否正常。例如 ,当测量电源输出端的对地电阻值时,如果负载电阻发生较大的变化,那么电源输出端的对地电阻必然会有较大的变化,这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定问题的所在。当测量晶体管或IC芯片各个脚的对地电阻值时 ,需要测量其正反向电阻,通常情况下以负表笔接地时测得的阻值为正向电阻,而以正表笔接地时所测得的电阻值为反向电阻 。这就可根据所测电阻值的变化 ,来和正常情况下的电阻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出问题所在。
7.短路法:
短路法主要是用来模拟 三极管 的饱和与截止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具体测量方式为:用镊子将三极管的BE结短路,三极管因BE结短路必然截止 。在某些电路中也可以将三极管的CE结短路 ,模拟三极管的饱和,这种操作要求对电路熟悉。在开关电源电路中,尽量不要采用该方式 ,如电源开关管的CE结是万万不能短路的。
8.调整输入电压法:
调整输入电压法是为了安全检修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例如,给行输出电路外接稳定的、合乎行输出电路要求的电压,来判定问题。当然其结果是光栅在正常情况下是减小的 ,如果能得到这个结果,就表明行输出电路基本正常。再如,给开关电源电路中的UC3842的第7脚外接+17V电压,如果在UC3842本身及外围电路正常的情况下 ,它的第6脚就应该输出脉冲电压(这里必须拆下开关管,否则,没有稳压调整会破坏开关管及UC3842)。
9.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元器件去替换可能有问题的元器件 ,以找出发生问题的元器件的一种维修方式(好的元器件最好与可能有问题的元器件是同型号的) 。首先应检查与可能有问题的元器件相连接的线路是否有问题,然后检查其供电是否正常,接着替换可能有问题的元器件 ,最后替换与之相关的其他元器件,替换时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
10.参数测量法:
参数测量法是指使用指针万用表或数字万用表测量元器件电压、电阻和电流参数值,然后与维修手册中的标准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找到问题元器件。采用此方式维修,需要准备显示器的维修手册 。用电压法和电阻法测量电路状态电压和在路电阻,不一样型号的万用表测量读数是不一样的 ,这是由于表头内阻不一样的缘故。为了避免测量读数误差造成比较分析错误,最好采用同型号的万用表测量。
11.清洗补焊法:
清洗补焊法先用无水酒精对显示器的电路板等进行清洗,去除电路板中的灰尘 、污渍、霉斑、锈斑等物质后,再对显示器中可能被腐蚀或接触不良的地方进行补焊 。因为显示器在潮湿 、灰尘、高温等环境下 ,会导致内部电路发生短路或形成具有一定阻值的导体,从而破坏电路的正常工作。(注意:在清洗完电路板等器件后,要用热风吹干电路板 ,然后才可安装进行测验。
12.示波器观察法:
在显示器的电路中,一些重要的波形在印刷电路板上都没有测验点(TP) 。波的形状、宽度和幅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并在图样上标出,通过检测观察波形便能快速而准确地查出问题部位。
13.比较法和置换法:
比较法和置换法是指利用一台同型号的正常显示器与有问题的显示器进行同部位的测量比较。两台同型号的显示器在同一种工作状态下 ,可以通过测量同部位的电压 、在路电阻或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来进行比较,也可以用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包括机械零部件、印刷电路板组件等)对可能破坏的元器件进行置换验证 。采用同部位测量比较和置换验证的方式,能够准确地验证元器件的好坏。
14.假负载法:
所谓假负载 ,就是在脱开行负载后,开关电源处于轻负载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因输出电压升高而引起其他问题的一种保护性检测方式 ,从而来判断问题范围,假负载法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脱开主电压与行电路后,在+B1(行输出电压)滤波电容两端接一个60W/220V的灯泡 ,优点是取材容易,缺点是因灯泡的冷态电阻小,使开关电源不易启动 ,给检修带来判断失误,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可用的。另一种做法是接一只50W/300Ω电阻,更能准确模拟行输出级负载 。但是输出电压正常与否不能直观看出来 ,并且取材较难。在运用假负载法时,注意因行输出级不工作,+B2(行输出电源)没有反馈信号可能会使电源输出电压升高至200V以上 ,所以最好是让+B2调整管停止工作,同时也要使行输出级停止工作。提示:(运用假负载维修时, 场效应管 的控制栅级不能悬空 ,可以断开源极供电或干脆将其拆下,待修复之后再装上,也可以用一小截导线将控制极与漏极连起来) 。
15.敲击、振动法:
敲击 、振动法是指显示器运行时好时坏,且易受振动的影响 ,可能是因为元件由虚焊、接触不良或金属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等原因引起的。当显示器发生该问题时,运用敲击振动法检修是行之有效的。用手指尖或绝缘小棒轻轻敲击电路板,或轻轻扭动线路板 ,或在线路板中央轻压,使问题尽快表现出来 。与此同时注意观察问题现象的变化,当问题表现出来后 ,再用电压检测法等进行检测。提示:(有时,在黑暗条件下(关灯)振动线路板时,若发现打火点 ,即为问题点)。此外,还有诸如温升法、对比法等 。向用户询问显示器的运用过程,问题发生的时间及现象也是必不可少的。
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集锦—— 维修思路总结:
1. 显示器整机无电
(1) 电源问题:
这是一个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问题 ,一般的液晶显示器分机内电源和机外电源两种,机外的常见一些。不论那种电源,它的结构比crt显示器的电源简单多了,易损的一般是一些小元件 ,象保险管、整流桥.300V滤波电容 、电源开关管、电源管理IC整流输出 二极管 滤波电容等 。
(2) 驱动板问题:
驱动板烧保险或者是稳压芯片出现问题,有部分机器是把开关电源内置,输出两组电源 ,其中一组是5V,供信号处理用,另外一组是12V提供高压板点背光用 ,如果开关电源部分电路出现了问题会有可能导致两组电源均没输出.先查12V电压正常否,跟着查5V电压正常否,因为A/D驱动板的MCU芯片的工作电压是5V ,所以查找开不了机的问题时先用万用表测量5V电压,如果没有5V电压或者5V电压变得很低,那么一种可能是电源电路输入级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说12V转换到5V的电源部分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很常见检查5端稳压块(常见型号8050SD—LM2596—AIC15-01等).另一种可能就是5V的负载加重了,把5V电压拉得很低,换一种说法就是说 ,后级的信号处理电路出了问题,有部分电路破坏,引起负载加重 ,把5V电压拉得很低,逐一排查后级出现问题的元件,替换掉出现问题的元件后 ,5V能恢复正常,问题一般就此搞定,也经常遇到5V电压恢复正常后还不能正常开机的 ,这种情况也有多种原因,一方面是MCU的程序被冲掉可能会导致不开机,还有就是MCU本身破坏 ,比如说MCU的I/O口破坏,使MCU扫描不了按键,遇到这种由MCU引起的问题,找硬件的问题是没有用的 ,就算你换了MCU也搞定不了问题,因为MCU是需要编程和写码的,在没办法找到原厂的AD驱动板替换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用通用A/D驱动板代换如:151D或161B等.
2. 显示屏亮一下就不亮了,但是电源指示灯绿灯常亮。
这 种问题一般是高压异常造成的,是保护电路动作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液晶屏上是有显示的,看的方式是“斜视”。检修的方式可用单灯高压板接一个灯管试验因为 ,现在的液晶显示器的高压板的规划一般都是对称的规划,而两边都坏的可能基本上没有。一般老机容易出问题的是某一路的电源管升压管升压变压器和灯管短路或空载而造成的电源管理IC负载均衡保护. 看到高压板接口有这么多条线很多初学者认为更换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只需要4个信号接到高压板即可 : 1电源.2地.3开关控制ON/OFF. 4ADI亮度调节 .
首先确定电源线正极和负极,有保险丝的一般来说是正极 ,负极多是接在电容的负极上,然后确定电压,确定电压的最好办法是看电容的标记了,假如6V左右那么就是3.3V的 ,假如电容上标12V左右那么输入电压肯定是5V,假如是24V左右或以上那么就是12V,以次类推 。把电容上所标的伏数除以二最接近几伏就是几伏了。有的人说按这样接了还是不亮或者只是闪一下就灭了 ,是的有很多高压板多是这样的那怎么办呢?找出控制脚看看那只脚是接到一个小三极管上的,一般是直接引接到三极管上的,最多中间有个小电容 ,应该很容易辨认的,控制脚一般是3.3V和5V也有个别是接地的,所以我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先接地试一下不行再接3.3V再接5V ,假如输入电压和控制电压多是3.3V的情况是可以直接合并,.多余的脚怎么办呀??让他空着好了不用理它.
3. 显示屏黑屏无背光.电源灯绿灯常亮.
斜视液晶屏有显示图像多属于高压板供电电路问题.重点检查12V供电(保险丝F)和3V或5V的开关电压是否正常.若是因为MCU问题造成没有输出开关控制电压可以直接提取3端稳压块的(AIC1084)3.3V代替.修理高压板的思路(电源保险丝----开关控制管----电源管理IC----推挽发大管----电源开关管----DA转换电路(储能电感整流管)---LC升压电路(升压变压器升压电容)------耦合电容----灯管.
4. 屏幕亮线亮带或者是暗线
这种问题,一般是液晶屏的问题。亮线问题一般是连接液晶屏本体的排线出了问题或者某行和列的驱动IC破坏.暗线一般是屏的本体有漏电 ,或者TAB柔性板连线开路.以上两种问题基本上就是给机器判了死刑了,没有维修价值的,因为一块屏的价格太高了 。
5. 花屏或者是白屏
这种问题一般是屏的驱动电压出了问题,先换驱动板和驱屏线试验若不行检查屏背板供电电路维修思路: 驱动板5v转3.3v的稳压块(AIC1084)是否有供电输出.---屏体驱动板保险丝(F)- 3.3V -----DC-DC转换电路----负压形成IC(-7V)----行列驱动IC.
6. 偏色问题
一般可以进入工厂调整模式进行调整。如没有此模式维修思路:更换屏线和转接板-----重写驱动程序-----驱动板坏(不常见)-----屏背板的控制IC坏(不常见)--------拔掉屏线观察背光颜色(背光扁色为灯管老化)-------换灯管.
7. 字符虚或拖尾 维修思路:
检查VGA信号线 ,重点看R.G.B三色线的地线是否连接正常-----更换屏线或转接板-----重写驱动程序-----换驱动板----LCD屏背板信号接口IC坏-----LCD屏背板对比度电位器调整------LCD屏导光板错位----偏光片错位
8. LCD屏幕内部有污点 维修思路:
擦拭或更换换保护膜-----拆开屏体清洗外层偏光片和有机玻璃(用棉球纯净水处理)---风筒吹干
9. LCD屏漏光或光线不均 维修思路:
重新安装灯管-----调整导光板
10: LCD屏亮点
一个或二个大的亮点可以尝试轻轻用指尖压亮点可消失说明多为此象素的开关管和电极虚连.小的黑点和灰点有可能是内部导光板或偏光片有灰尘造成.可清洗处理.以上方式在试验时要先征取客户同意才可操作否则后果自付一切责任与笔者无关.
11: LCD屏亮度低
检查高压板ADJ亮度调节电路----------换灯管--------换高压板--------调整或更换导光板
12: 错误提示 ”超出频率范围”
检查信号线--------重写MCU驱动程序-------更换EPROM------重写EPROM程序-----换驱动板
13: 通电后不按开关按键即白屏出现背光按键后图像可正常显示 高压板接口的开关信号和ADJ信号反接造成部分属于驱动板MCU的开关信号输出不正常可以重写MCU程序修 复.-------换MCU
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集锦—— 维修注意事项
1.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先外后内):
处理问题需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即先检查外部的环境状况(问题显像、电源 、连接等),后检查显示器内部的环境(连接状态、器件的颜色、部件的形状 、指示灯的状态等) ,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对问题进行判断与定位,一定要注意 ,必须通过认真地观察后,才可进行判断与维修。
2.根据现象先想后做:
根据问题现象,先想好从何处入手 ,怎样操作,再进行实际的维修操作 。要尽可能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维修手册等),对相应的技术要求 ,运用特点等进行了解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再着手维修。
3.先静态 ,后动态:
所谓静态检查,就是在机器未通电之前进行的检查。当确认静态检查无误时,方可通电进行动态检查 。若发现冒烟等异常情况 ,应立即关机,重新进行静态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因情况不明给机器通电,而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4.先清洗再补焊:
在显示器受潮 ,被摔或内部灰尘较多的情况下,潮气或灰尘可能对显示器的电路板造成腐蚀 。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先对显示器内部的电路板进行清洗 ,再对电路板中虚焊的地方进行补焊。经过清洗和补焊后,一些问题就可以自动排除。
5.先断电再检修:
由于显示器内部电路都是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它们的工作电压只有3V左右 ,很容易被静电击穿,因此在拔插显示器内接插件或焊接电路板中的元器件时,要先关闭电源,然后再检修显示器的电路板。
6.先电源后电路:
根据经验 ,电源部分的问题率在整机中占的比例较高,许多问题就是由电源引起的,所以先检修电源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以上是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的介绍 ,如果你遇到液晶显示器故障时,应该知道液晶显示器故障维修思路了吧!希望本文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客户要求的不同,我司有针对5v升压8.4v1Aic产品多种技术处理方案 ,技术资料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呈现,有需求的客户请与联系我们洽淡13715099949/联系13715099949/13247610001 ,谢谢!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5v升压8.4v1Aic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深圳市振邦微科技有限公司-220v转12v|220v转5v|电源模块|升降压芯片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